有一种观点认为,新年开头了,应该说点好听的话。
我觉得,好听的话要说,祝福的话更要讲,但今年的新年寄语,除了讲点好话,为大家带来振奋人心的鼓舞与希望,还要分享一些让部分人深感失落的看法。
首先给各位呈现的是:希望的光芒依然万丈
大家居建装是一个非常宽阔的大赛道,4万亿的市场容量一直都在,大部分年头略有增长。
这就意味着,提供给我们表现的舞台还在,没有过高的行政壁垒与竞争壁垒,任何有一定能力与资源的人,都可以上台施展。
据观察,2021年以来,整个大家居行业的热度依然曲线上升:
整体市场回暖,重点企业的经营动作密集上演,上市公司的财报普遍给出了两位数增幅的看点,投融资稳健保持,新流量渠道的开发再次加码,终端改造带来更佳的体验,新业态大批量登台。
前11个月里,大量数据带给我们力量与希望:
1)3月的中国软装展(北京),超10万人入场;7月的中国建博会(广州),吸引了超17万人的到场。12月的广州设计周四天,超28万人次。
2)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为10578.67亿元,同比上涨56.26%。
3)家具制造业营业收入7122.6亿元,同比增长14.1%;利润总额383.2亿元,同比增长10.9%。
4)家具类零售额为1494亿元,同比增长16.9%;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为1753亿元,同比增长22.2%。
5)超9成的上市公司,晒出了10%以上的同比增长速度;超3成的公司同比增速超20%。
资本市场带来不一般的驱动力,据不完全统计,至2021年11月底,已有30多家建材、家具、装修类公司,成功在今年上市或者表明正在筹备上市、公开招股书等。
家居业继续赢得投资界的关注,前11个月发生了约40起投融资事件。
供应链、智能、装配式这三条赛道备受重视。部分上市公司对收购有潜力的新公司,继续保持一定的兴趣,既是补短板,也是拓宽自身体量的想象空间。
大家居产业进入大竞争时代,这场变革引发的动荡是比较大的,资金能力的强弱,将影响接下来的胜负。
一家企业的融资渠道越宽,就可能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可信度背书、增强客户的引流能力,并请到更强的人才,借助股权激励等方式留住骨干,激发团队热情。
并不是上市就万事大吉,这只是为综合能力增加一台发动机,其他竞争优势一点也不能缺少。但不上市,就可能少一台发动机。
整装、门墙柜一体化、定制+成品+家品等多条新赛道加速开跑,入场公司2021年里大力度布局,体现为组建独立公司、独立团队运作,并单独推出品牌。
整装,从以前的小步探索到重点加码,上万平米的整装大店落地,数十家公司聚焦整装供应链,拓宽装修公司渠道资源;
多品类集成业务进入成长期,具体做法包括门墙柜一体化、“定制+成品+家品”的整家定制、阳台整装、地墙一体化、墙布+窗帘、整体软装、顶墙集成、全屋智能等。
成败案例陆续浮出水面,模式走向成熟,这将是大家居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与未来发力的方向。
一旦新业态孵化成功,逐步做大体量,不仅会培育出未来的产业生态,市场格局将大幅度重新塑造。
更重要的是,给工厂、经销商创造新的增长机会;对从业者个人来讲,意味着新机会的可能。
对经销商来讲,将面临更多的选择空间与考验,比如门店形态、终端团队等,都需要展开新的部署。对个人来讲,同样是能力的再一次重组。
我们必须做好的心理准备是:接下来的仗,越来越难打。
竞争激烈,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。年年都在说洗牌、出局,没有任何危言耸听。
从2021年的淘汰情况看,部分厂家一年里取消合作关系的经销商少则数十家,多则几百家。比前些年有过之而无不及,2022年大概率还会持续。
上市公司的增加既带来了资金的丰厚,激发产业的活跃度,同时催生了新的竞争形态,比如对业绩、增长速度的更高要求。
对经销商来讲,一旦无法达到要求,就可能面临出局。压力将层层传导,既是一种倒逼向前奋进、向上攀登的机制,同时也是悬在头顶的增长利刃。
没有足够的实力与资源,建议不要做一线品牌、上市公司的经销商。门当户对的规律,正在产业里上演。
当然,个人能力很强、资源又不差,那必须跟大牌合作,做大开大合的事情,必须要有大品牌在背后提供支持。
营销交锋进入同质化的酣战,对创意、流量、线上线下协同、团队的考验变得更为严峻。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12月,观察到了超700起大型营销活动,涉及新产品发布、全国型的主题大促、名人签约、直播活动、联盟营销等。
如果考虑到未公开的活动及数千家商场里的营销动作, 这个数量将更为庞大。
没有足够硬核的资源、经验与能力,在如此激烈而同质化的交锋中,根本不可能引起顾客的注意。
产品变化带给我们的挑战同样严峻,单品销售、套餐销售、空间方案的销售,这三种模式已成为2021年的标准。
单品销售是我们运用多年的策略,如今,能否突破套餐与空间方案的销售,可能影响业绩的好坏。
2022年,大单品的打法不落幕,大定制、大空间、大整装的探索将继续艰难推进。
有侧重地布局全渠道,在2021年已成为共识。重点关注的200多家公司里,90%已铺开“零售+工程”的全渠道格局。
以零售为例,门店、异业、社群、电商、直播、设计师等形成了一盘更大的棋,深度耕耘,构建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池,势成必然,2022年又将交出怎样的答卷。
值得注意的是,装修公司的截流能力增强,各个区域的头部装企继续做大做强,整装业务赢得装修公司的新一轮重视,进而成功增强对业主的服务能力,并扩大服务范围。
那么,能否与讲信誉的装修公司建立新型的深度合作关系,并扩大装修渠道的战果,或许是部分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工程渠道在2021年面临出人意料的冲击,恒大风波在大家居行业激起一片波澜,同时还有数家房企传出令人担忧的问题。
更何况,房地产行业正经历充满挑战的时期,作为供应链主角,家居建材与装修企业必须再次升级风控。
对于工程渠道占比较大的企业,将面临渠道的新调整,一是实现大宗客户的均衡化,与50强、100强房企分散性地合作;二是零售业务的扩大已迫在眉睫。
站在工厂角度,招商依然是2021年不落幕的主题,无论是北京的墙纸墙布窗帘软装展,还是2021年的中国建博会(广州),几乎所有品牌,都推出了有力度的招商政策。
如何在终端更有效地留住顾客,依然是所有一线奋斗者们求解的难题。
终端改造、团队升级、履约品质、服务增强等措施,一直是终端竞争能力构建的主线。
老客户资源的激活、设计师资源的拓宽与粘性增强等,正扮演非常关键的经营措施。
我们如何在一次服务中让客户满意,给出好评,带来好口碑?如何通过日常联系、增值服务等办法,唤醒老客户,让老客户愿意复购并能介绍新的客户资源?
这都是摆在面前值得全力解决的问题。
不可忽略的是,我们要做好疫情持续影响业务的准备,可能会面临客流继续下滑,甚至短暂停业的困境。那么,线上流量池是否已经建立,线上签单能力是否已经具备。
更要注意的是,伴随广告法执行、税收监管等多种规范化条款执行的加强,我们必须注意每一个经营细节是否合规。
或许我们的利润还将继续变薄,我们的成本还将继续增加,我们的增长将面临沉重的天花板,这些都是无法避开的现实。
没有谁可以躺在以往的出色战绩上高枕无忧,我们在2022年里能选择的道路或许还是那些:
1、做足打苦仗、爬险峰、如履薄冰的心理准备与资源储备。
2、不遗余力地增强主动引流能力,拓宽客户资源的广度。
3、抓好线上线下的转化率提升工作,从团队、产品、话术、设计、服务等入手,打磨每个影响成交的细节。
4、个人的学习、视野拓宽与能力提升,不能停止;团队的训练与进步,更是重点,向体系、制度要产能,向优秀者学习。
对当前的各种变化与浪潮,你可以视为机会的到来,认真理解并拥抱它;也可以保持观察姿态,做实基本面,牢守优势,采用渐进的方式自我迭代。
2022,愿我们怀揣希望,不畏艰险,坚定从容,向光而行。